《我们要自学》
书名:《我们要自学》
作者:张玳
# 序 自学人生
说它特别,是因为很少有学习方法的书去像它一样重视学习的动机和目的。说它不同,在于里面有很多“反直觉”的道理和观点
一段不太一样的人生
从小我就非常叛逆,这一点直到现在都没有改变。不过,绝大部分时候,我反抗并不是因为基因中有叛逆因子,而是我很明确地知道我想要
一本不太一样的书
这本书是一个真正自学者的自白,一个离经叛道者的出奇制胜之道。这也是我相信它与众不同的
# 第1章 为什么要自学
1.1 什么是自学
自学就是完全自发、自主地进行学习。
被动的接受教学则很容易使学生丢失掉终极目标,所以只能把学习(或者考试)本身作为目标。
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而学,掌握着大量所谓教育学理论知识的老师也不知道为什么而教。
1.2 自学让人自由
有时候,有人能帮助我们挣脱锁链,但更多时候,你必须靠自己。不仅要靠自己,还得抵制住周围人的闲言碎语。为什么要出去啊,这里多好啊,大家都在这里,生活了多久了,好好的为什么要出去。
我发现很多所谓的“老师”是希望你留在洞穴里的。他们教育的内容是洞穴里的内容,教育的目的也是希望你能适应并留在洞穴里。所以,一旦你想要离开,他们就会变得非常紧张。不仅老师会紧张,连周围的洞穴人都会觉得紧张。他们一面说着风凉话,一面又暗暗羡慕你走出去之后能看到不同的风景。
# 第2章 自学是否可能
2.2 知识守恒
如果单纯靠传授,老师不可能教出比自己更优秀的学生。
# 第 3 章 自学与老师
自学就像是磁铁一样,自行吸引知识,不依靠别人的灌输。
3.2.1 制订计划
如果你是自主学习,其实很自然就会有目标,有目标就能形成计划。
3.2.2 进度监测
心流指的是人们全情投入一件事情,注意力极度集中,并产生持续愉悦感的心理状态。
3.2.3 持续反馈
学习一门语言的时候,可以大声阅读文章,把音录下来,然后再回放来听听,很多小的问题就会变得很明显。
人在主观从事一项事务和客观看待时是完全不同的心理状态
3.2.5 示之以范
首先,寻找范例不是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、乱找,而是你已经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目的,然后再寻找相应的
# 第4章 自学的方法
4.1.2 寻找入门级的材料
我们现在的信息并不是太少,而是太多
实际上真正打出这些字样的材料绝大部分都不太适合入门
4.1.3 先上车再补票
这位老师使用的方法,就是把学习对象简化,缩小,直到学生不再有任何疑惑,可以马上上手。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方法,从最简单,最直观的东西做起,不管做得再差,你总有可以自我反馈的基础。一切思考都是从这样的基础中催生出来。
4.2.1 书籍和文章
读书让人变蠢的另一个原因是不经思考地全盘接受。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方法,我们在阅读的时候都应该确保是带着问题的,要质疑和批判。书给人的感觉很正式,所以人往往容易过度相信书里面的说法。
可以看看《学会提问》,这是一本非常好的批判性思维的书
教科书像婆婆嘴一样唠唠叨叨还可以理解,因为它们是标准化的成果,而标准化需要照顾到最不愿学,或者理解能力最差的学生。
4.2.4 新型工具
工具仍然是工具,它能在不同的情景下帮助人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或者困难,但是无法代替人自己的恒心和毅力,更难以帮助你培养对学习对象的爱。有爱才能坚持下来,有爱才能看工具书都看得津津有味。对这一点,学习者应该有所觉悟
4.2.5 理性看待入门级材料
学习一项技能,主要的目的是运用,而不是研究,可是,很多入门书都是披着学习的外衣在做研究。
4.2.6 学习资源的局限性
自学者应该记住,再好的学习资源都只是工具,工具永远也无法解决人的问题——只有人能解决人的问题。
4.3.1 明确你的目标
长期目标应该比较具体,比如多少字的写作,阅读多少篇文章,画多少张画,能完美演奏某个曲子,都可以。不要给自己设定比较抽象的目标,比如“成为钢琴家”,或者“成为半专业的摄影师”,这样的目标无法验证和衡量,也就失去了意义。
4.4.2 抓整体,放细节
不管学习什么,我们都应该注重整体效果,而不要被细节所困扰,打断自己的心流,浪费时间。
4.4.5 形成知识体系
现代人的注意力本身就很有限
写作即思考
金字塔思维法
这本里程碑式的书名为《金字塔原理》,书中介绍了一种从上至下,非常有条理、有结构的思维方式。
既然名字叫作“金字塔”,那我们基本上可以想象它是由一个顶节点,发展出多个子节点,然后子节点再继续发展,这样一个情形。对于写作来说,顶节点就是你想要阐述的核心观点,其子节点又是支持观点(次级观点),然后再有更小的证据来证明支持观点。如此发展,则文章中的每一句话,在金字塔中都有其位置和作用,即证明最顶端的核心观点。对于知识体系来说,顶端是你想要学习的东西,然后下一层则是要做到这一点,需要的技能,再下一层则是要达到这样一些技能,需要哪些知识或者练习。如果你对于整个东西所需的能力和知识体系还不明了,没关系,金字塔结构的意思就是任何一个节点拿出来,都能形成一个缩小版的金字塔。
# 第5章 自学的难点
5.1 拖延症的问题
拖延症和脑残一样,无药可治。
希望用工具和方法来解决人的问题——这是不现实的。工具和方法只能解决工具和方法自身的问题。
如果原来的设计方法不好,那就换一种设计方法。如果原来的产品开发方法不好,就换一种开发方法。但要是人本身就有问题,那不管使用任何方法都会出问题。正如俗话所说,你永远也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。对不起,人的问题只能靠人来解决,真相很残酷。不管是 GTD 方法也好,各种待办事项程序也好,都是工具。工具由人驱动,如果人决定不使用这些工具,再好的工具也没用。
解决拖延症和戒烟一样。任何辅助措施都是安慰剂,如果没有自己(极为)强大的意志力,加上明确的方向和目标,就只能静待自己幡然醒悟那一刻了。
5.4 驱动和推动
自学者应该学会客观看待推动和驱动两股力量。推动力有其特定的适用场景和作用,不过,驱动的力量才是长效的力量。所以,我们需要找到内在驱动力。内在驱动力来自于爱,而爱又来自于好奇心。
5.5 整理和收纳
要想真正进入高效状态,特别是超高效的“心流”状态,那么我们就只能关注在一件事情上。
5.6 回归主流社会
你可以把它当作是你学习你自己想学的东西的妨碍。你的目的,就是花最小的力气,熟悉它的规则,然后顺着它的规则走,迅速满足它的需求
如果要硬记抽象的东西,那么我们就必须不断地重复。这个过程不仅无聊,而且衰退非常快。
中国的数学教育看似高端,赶英超美,但其实相当枯燥,模式也很固定。你需要背诵一些公式,一些固定的解法,并且要学会把应用题抽象出来。这需要一些锻炼,但其实只要摸到了门路,就很简单了——一句话说,就是它其实根本不需要你进行真正的思考,最多只需要把记忆中的东西进行一些组合就行了。
只要记住,我们的目标是学我们想学的东西,只要用记忆术来对付了应试教育这一套,就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了。
一个真正优秀的自学者是不惧怕学校摧残的。在中国这个社会,即便你有优秀的学习能力,但是回归主流社会,做一点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事情(比如拿个文凭),还是比较重要的。希望所有的自学者都能越过学校这个坎,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学校这段没有现实压力的美好时光。
# 第6章 自学的例子
6.1.3 发展期
文章。这类文章由于需要比较客观,描述的也大多是事实,所以文化成分并不大,很容易阅读。慢慢地,人就能适应英文的材料,不再看到就觉得头晕。
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要敢于批判。
最最难的,就是英语的小说了。
6.1.4 总结
如果总结一下我的英语学习,那就是:学以致用,培养语感。在我看来,语感也许是英语学习最重要的部分。有了它,我们就能自然地造句,自然地阅读和领会别人的意思。
大人一定要注意在启蒙期做好引导,选好老师。
不能让不好的启蒙老师毁了你自己的学习态度,对吧?